招商蛇口表示:近年来,房地产市场发展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,行业、市场和企业持续分化。公司精业笃行,惟实励新,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科学践行发展战略,坚持品质优先,克服行业困难,积极应变求变,在结构布局、创新驱动、风险管控、公司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,市场排名稳步提升,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
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行业持续调整,招商蛇口始终坚持“稳健经营理念”,践行高质发展并展现出其较强的穿越周期定力。围绕开发业务、资产运营、城市服务三类业务,建设“好房子”、运营“好资产”、提供“好服务”,聚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。报告期末,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2.42%、净负债率59.17%、现金短债比为1.63。在满足“三道红线”的同时,招商蛇口采取稳杠杆和优结构的融资策略,半年末银行融资占比达64.6%,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占比仅16.7%,整体债务结构稳固、风险可控。
易车原创 11月15日,广州车展期间,阿维塔厂商领导接受了媒体专访。专访就阿维塔后续产品以及销量预期等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。
马青竹:阿维塔此前有一些渠道的变革,接下来在渠道上大概会有什么样的节奏?
雍军:感谢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。我们在今年4至6月做了渠道变革,这个渠道变革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洞察。在零售端的行业,一定是术业有专攻,所以一定要让最擅长服务客户的那群人帮助我们服务好客户。所以我们从直营转为了代理商模式,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物权不转移,但是销售和交付的动作转移。车还是我们的车,客户买车还是和阿维塔发生商业关系,但是终端的销售,交给每个地方有实力的经销商,让他们在一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。应该来说,物权在我们这边,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们4月至6月实现了渠道的变革。渠道变革完之后,需要“扶上马送一程”,所以7至9月三个月时间,我们实际上是在提升终端的体系能力。我们发现在9月26号上市的07,它的成功,一方面是产品的成功,因为它本身是极具竞争力的产品,另外一方面也是终端渠道开始发力的结果,渠道能力的提升,对于阿维塔07和阿维塔12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,相信11基于强大的渠道能力也能够快速走上快车道。
陈卓:刚才雍总讲的是喜的一面,也还有忧的一面。明显可以看到,我们跟竞品比,产品力还没有被完全打开,我们下沉渠道的覆盖,现在跟其他的主要品牌、跟友商比,差距还是比较大的,三线城市覆盖率才60%。我们现在差不多推进到400家左右,今年年底会推进到470家,但要实现基本上同等的覆盖和量级,差不多得达到700家左右,我们还是要努力加快推进渠道的建设。
渠道切换之后,中间有一段时间,客观来说人员还是有一些波动。第一个月很平稳,切换操作很细腻,人员选择留存率很高。第二个月的问题,其实是在切换过程中,人员和经销商管理文化之间的磨合,这个是我们原来没有预计到的,所以还是有一段时间内部在心态、文化、适应上进行调整。伴随新品上市的过程,随着大规模高强度的培训覆盖上去,我们觉得现在终端的战斗力、活跃的士气起来了。大家看到是产品的成功,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经销商合作伙伴和AC等一起的努力,基于整个体系才让07有更好的表现。但是另一角度来说,产品力还是没有完全打开,特别是三四线城市、特别是增程版车型。如果我们的渠道能够在线下城市覆盖更多,增程的比例应该更高。我们现在增程占比做到60%,我自己认为没有完全打开,应该做到70%左右才是更合理的状态。
曾智聪:从消费者角度来理解,这一类经销商合作伙伴是不需要押车的经销商吗?
陈卓:对,这个是相辅相成的,选择任何事情都有利弊,选择押货肯定动力会更强,但是整个市场价格体系会更加混乱,品牌价值的维系难度会更大。所以在绝对量的追求和品牌价值的追求里面,阿维塔是坚定地想要稳住价格体系,保持好品牌。但是在一定范围内,经销商有一些灵活的地域性促销,他们对市场的感知比我们更在一线,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作用,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,但是需要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,能去适应市场、适应灵活的竞争,同时也让整个品牌价格体系保持稳健。所以模式的选择也好,还有具体的操作形式也好,没有一成不变的,只是说在哪个阶段更适合什么样的选择。
唐燕:第一个问题,阿维塔要从470扩展到700家,渠道的主要转化来源是哪些?是只找BBA的经销商吗?第二个问题,因为我也是11的车主,我发现一个情况,现在自主品牌做高端,在传播、品牌打造、价格方面是往上走的,但在线下门店里,硬件还是显不出那么高端,像仰望、还有岚图都是高端定位,但是店的一些硬件,或者软件的销售和一些培训,还是没有达到像合资品牌那样的高端水平,是不是因为发展太快了?
陈卓:这个一定是车主媒体才能提出的问题,是对我们的关心,也是鞭策。确实在成长的过程中,硬件是我们理念选择的差异,软件实际上感受到还是有差距的,人员的培训、文化理念的熏陶、对产品的理解、对用户的理解,包括服务的细腻程度、投入的人工时长。包括刚才说发展快了,我配的人其实不够,现在两三千人的销售队伍,单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,服务中必然有一些忽略。这里面有品牌成长的过程,一个是本身体系接受服务工作量的能力,第二个是从文化到用户认知等等长时间的培训,进一步提升对豪华、其实是对用户的理解。我们说的豪华是围绕用户去走。比如说来的是热情、诗意的用户,你就要跟他热情互动。来的是相对比较内敛、比较偏冷一点的用户,你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少打扰服务,这种服务才叫高级。这种高级还是要根据人的需求来的,我们的培训还远远没有做到这种细腻的程度。
唐燕:阿维塔现在选这些店的来源是哪些?
陈卓:两方面,从硬件方面,是要有一个过程。举个例子,小孩该穿35码鞋的时候,你只能让他穿35码,虽然最后你还是要穿42码的鞋,但你提早给他穿大的,他也跑不动。最开始为什么做自营呢?某种程度上是因为,只有一款产品是没有人愿意做投资的,只有自己投。自己投,就要触点更轻、更灵活、能更好地展示,所以就选商圈、选自营的模式。到一定的阶段,我们去年做了一定比例的他营,今年做更大比例的他营,现在97%都是他营,只保留少量的门店用于感知市场。在这个过程里面,最开始投资都没有人愿意投,还怎么建大店呢,所以它有客观的限制。现在不同了,我们要求明年一、二线城市全部要升级旗舰店,因为我们的车也多了。像我们原来做的300多平米,要摆4个车是摆不下的,像皇家剧院版、0系列这些,要摆一辆就要挪其他车。现在在一、二线城市,比如上海、广州、重庆,我们的销售量足以支撑这样的店了,所以这个可以过渡,而且过渡比我们预期还来得快。这时候既变成一种需求和动力,要展示和摆车,也变成经销商合理的经济行为。以前算不过来账,他肯定不投,现在算得过来账了,他也愿意投,所以这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。当然像您刚才提醒的,在升级打造、包括新建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标准,真正把细节做到位,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。所以我相信,这个不算立flag,我们要用2年时间真正实现硬件、软件维度要比肩,不是纯粹的比拼,而是围绕用户的需求,我觉得适合是最好的,要紧密贴合用户的需求,找到那个度,让用户的满意度做到最高级,而且1、2年后,我们的体系就会稳健、成熟,同时迎接阿维塔第二代的产品,这就是我们的节奏,或者是后边的设想。
马青竹:刚刚发布会提到增程打开了阿维塔的任督二脉,您是否可以透露一下增程这一块接下来的规划?另外想谈一下您对增程中长期的市场如何看?
雍军:接下来的规划,在近段时间,我们一系列新的产品将会搭载昆仑增程,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出,有些产品可能只有增程,有些产品可能只有纯电,我们要知道不同的产品,比如说有些小车,上增程不合适。我们会根据市场、用户不同的特点来推出合适的产品,这是第一个。
第二个,我们理解从中长期来看,增程是阶段性的产品,未来储能技术再发展的情况下,增程终将被淘汰掉,但是在当下的阶段,增程是很多消费者的刚需。我们有很多候鸟型的消费者,平时在城市里生活,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,会去到很远的家乡,这种候鸟型的人需要一台增程。但是纯电已经深入人心,大家希望一个车有纯电的体验,同时有纯电的消费成本。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增程纯电化,小油箱大电池。第二个方面,我们用了3年时间开发昆仑增程,这是第一代昆仑增程,第二代我们也在研发过程当中。我们会不断把我们的增程技术,推到始终保持领先的水平。
曾智聪:那个电池会不会越做越大?
雍军:肯定的。
陈卓:我接着讲一下,全面进入纯电,可能过程还真的比较漫长。一个是在中国的环境下,第二在全球环境下来看,油车还是有它存在的一定空间的。长安内部做了一些战略研究,最终有几组数据,一个是4:4:2,一个是4:3:3,这里面根据市场进程和动态会有一些调整,但是这个预判基本上是这样的。纯电未来至少在相当一个阶段,是能占到40%的。油车会慢慢萎缩,占3到2还会有机会,中间就是XEV。大家知道我们背靠长安,在动力方面的基础是非常扎实的,HEV、PHEV、REEV等这些动力全覆盖了,但是为什么阿维塔选增程,就是刚才雍总所说的,阿维塔要给用户最接近纯电体验的,毕竟电车的体验是最好的,动力也好,静谧也好,是最好的。而且我们的昆仑增程区别在于,阿维塔投入了大量的资源,研发、包括硬件成本、还有软件的匹配,去解决“更像纯电”的问题。其实我们的昆仑增程标签很简单,就是有体感,我在上市前开了一个多月,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。技术当然我们做得很领先,各种指标,大家看到昆仑增程都是很领先的,但是更重要是体验要去领先。这一代昆仑增程,解决了馈电动力不行的问题,解决了启动噪音大的问题,这两个实现了纯电的体验。下一代增程解决什么呢?解决高速路上的动力性问题,在很高的速度上再加速,动力要一样澎湃,让它越来越像纯电。这样的情况下,我觉得在用户体验解决之后,剩下就是心态的问题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,最终真的可能是迈向纯电,但是如果不放心、周边设施解决不了的时候,我们会配大电池,配小发动机、小油箱。
马青竹:所以您非常看好增程的未来?
陈卓:没错。有几种技术,我觉得是会大幅度加速纯电进程的,一个是充电宝,现在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在开发五度电,就像充电宝一样,在公路设施上,五度电可以帮你跑很远了。第二个是一些合作伙伴在做换电,准备做覆盖全中国的换电,这个和蔚来做的还有本质区别,就是接口是通用的。现在我们跟斌总那边有很多合作,在合作做换电,但是现在的换电是营运车辆,用户用得少,接口不是通用的,大家没有办法覆盖用。如果整个社会建大规模的公用换电的话,那纯电的消费驱动还会提高,我觉得还会更强。第三就是超充技术,华为现在的液冷超充,这个很快。如果这几个技术公共设施能去覆盖,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有足够的饱和和密度,可能增程的必要性就没有那么强,可能慢慢就退下去了,这有一个进程,但应该不会有3至5年这么快。我们第二代产品规划还要卖5年,所以预计是2年再加5年,下一代产品至少有6至7年的生命周期,肯定我们是觉得有机会才会投资,所以我觉得由增程全面切换到纯电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。
黄少华:刚才军总说小车不会做增程,我想问小车会到多小?我们现在07有增程,再往下会到06、05,还是还会往下走?第二个问题,卓总提到北上广大城市会做旗舰店,我们的旗舰店是自营还是他营,怎么来规划?比如蔚来做旗舰店,更多是形象上的,不一定是销售、售后的功能。所以阿维塔做旗舰店,在北上广大城市会做几家?由经销商来投资的话,如何来规划平衡?
雍军:我说一下第一个问题,我们还有一款E16,这个大家都知道的,那个是比07更小一点的车,但是它依然会配备增程和纯电双动力。当然未来有一些车只有纯电,但是还没有到披露的时候。我们未来会规划17款车,有很多车还没有到披露的时候。
陈卓:关于渠道,我们还是坚持社会分工合作。像阿维塔跟华为、宁德的合作理念,开放合作,最后商业共赢,我们觉得社会分工是效率最高的模式。当然有些品牌坚持自营,我们觉得有些钱我们赚不了,或者说有这个精力和投资,我更愿意投入到产品开发上。流通渠道的销售和服务是可以被替代的,而对用户的理解、对产品的开发是无法替代的,我们会把资源投到这里。做科技公司,我们不想销售做得那么大,所以未来升级旗舰店,仍然会用经销商的资源来建。至于建多大,因为是经销商合作伙伴来建,本身底层是商业逻辑,一是要有账可算,二是对品牌的发展信心很坚定,所以最终还是要根据商业逻辑来确定店的大小。但是我们目前的规划,还是偏向于售卖的展厅,因为首先要解决布展车的问题,第二是现在已经有4S店,交付和服务是能够支撑的,但真正大体量之后,一二线城市是有可能需要单独发展交付中心的,就是您指的那种上万平的。但是我们不是一步到位的投资理念,是顺势而为,到那个阶段再做迭代,这样可能更合适一些,风险更小、经销商的意愿也更高,水到渠成。这种迭代会造成一些损失,但是会控制一些风险。所以我觉得建旗舰店的时间点,对阿维塔来说已经到来,而且迫在眉睫了。但是建大规模的交付中心,还需要再看看。有些城市,比如上海这种交付量起来的城市,可能基本具备这个条件,但全国范围内我觉得还要看。建交付中心的话,可能涉及到模式的选择,但总体而言,我们都会倾向于他营模式。
龚梦泽:我了解到最近深蓝的组织人事架构调整比较大,为了敏捷化、体系化,组织体系变得很扁平,但是改革很快,而且集团给了很大的支持。我想知道组织架构的调整,是集团在做试点吗?如果深蓝比较成功的话,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借鉴?
陈卓:集团的信息掌握不全,我说下阿维塔的情况。今年2月份开始,我们就在持续做组织架构的设计研究,其实跟承浩总那边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,但是具体动态形式或者选择会有不同,因为每个品牌、每个团队的特性不同,我门要对阿维塔“量体裁衣”,这个很重要,但是理念是一样的。这一轮华为和小米进场,某种程度上是降维打击,我们自己复盘的原因,第一是没有真正做到toC,我们都被保护着,没有直接面对用户。以前有媒体帮我们沟通、过滤、反馈用户意见,一线销售上经销商也过滤了,信息回不来,后面的供应也是。所以准确来说,以前是一个toB的产业,沟通、理解没有那么高效。
第二是产品意识,汽车行业稳定这么多年,门槛很高,一个发动机、一个驱动就足以把很多人挡在外面。现在智能化等新的门槛在形成,但总体来说偏简单,这就使得更快的行业有更多的优势,这时只能去学习。第一就是产品经营的意识,端到端的打通,形成更高的效率,就是你刚才说的扁平化,这是一定没有办法阻止的。我们的产品强,是在于IPD、PDS、产品开发的流程非常完善,但是这个产品从前端用户的洞察和定义,再到后端销售的变现,没有完整的在固化流程里面串起来,而是通过职能配合来实现的。但是未来不行,未来是端到端的,要靠流程的标准驱动,要靠独立封闭才能高效决策,才能把它打通。其实你们很快看到阿维塔也会有类似的动作,但是具体操作可能不一样,趋势是一定会的。华为所说的IPD和IPMS打通,端到端的对市场变现,这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的能力。第二个是与用户数字化的链接和面对面的沟通和洞察,必须反映到产品的快速迭代上去,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原来所欠缺的,在组织和工具开发的过程中,要把这些东西弥补起来。
柴旭晨:此次阿维塔率先入股华为引望,与其他同样入股10%的品牌相比,阿维塔的差异化或独特点在哪里? 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后,目前有哪些最新进展?
陈卓:首先大家也知道,我们是第一家投资引望的,10%,115个亿,真金白银的。第二,我们还有10%的优先权。而且过去五年,从概念设计到第一代产品实现,我们是紧密合作一起走过来的,互信和相互之间合作的磨合,走到了一个阶段,所以才有引望的投资。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体系,投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,这么大的股权投资,对长安来说都是历史上首次。但是内部的调研投票意愿、判断都非常集中,都愿意和华为合作下去。而且说实话,华为也愿意跟阿维塔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走下去,因为它也看到阿维塔身上的优势,团队的攻城能力、召集能力,团队文化的匹配,所以在它的合作伙伴里面,无论是这次股权的售卖、还是其他合作,阿维塔都是排在相当优先级的考虑里面。反映在产品上,大家可以看到三激光的系统,目前只是阿维塔在用,而且未来估计也只是阿维塔在用,它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。基本的性能实现是差不太多的,包括07用的单激光也挺好的。但是真正的安全上限,看300度和看120度,高精度的看,远距离的看,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,特别是转弯、掉头等场景里,三激光的优势还是很大。
但是有时候董事长批评我们“黄金吹成了稻草”,沟通能力和表达的传递还是差一点。还有一点,大家现在很关注是多少线,其实对融合感知系统而言,线不是最重要的。激光雷达带给大家的,其实是精度的保证和覆盖面的保证,最安全还是要三激光。所以我们会一直在旗舰系统给大家提供三激光的解决方案。关键是它少能很多麻烦,至少少一些擦刮,车前后的碰撞保护,在一定速度下相对来说还比较安全,但是侧面的安全其实挑战更大,所以我们还是坚持用三激光。而且现在相当于华为专属给我们在用,其他人很少用。
另外一个事情是在接下来的合作里面,上次重庆签约的时候,董事长已经发布了HI Plus模式,未来我们和华为会走得更加紧密,从前端的用户洞察、产品定义,到最后IPMS的营销,联合团队会一起深度参与。这次07上市的时候,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尝试,相互的价值很不错,所以以后还会继续紧密走下去。这里面就涉及到未来的一些产品,它的目标大家要对齐,华为内部也有共识,对于阿维塔这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,作为更进一步的合作伙伴,要把最先进的技术搭载在阿维塔的产品上。我们的战略推进会一直持续,而且紧密合作。
黄少华:目前智驾是用的华为最高端的这套?
陈卓:对,我们一直都是用最高端。
黄少华:接下来我们还会用其他华为的技术吗?
陈卓:只要符合用户需求的,我们都会用。比如未来在光、灯等方面,我们都会做适配,就看用户需不需要。包括阿维塔用户一直在问怎么不用HUD呢?因为第一代产品时我们做了专项调研,可能存在用户偏差和时代、技术进步,但是当时很多用户的反馈还是有干扰,会视觉疲劳,有安全隐患。我们现在提供了类似HUD的解决方案,其实成本高得多,但是让他们视觉舒适度更高,视觉疲劳能够减缓。现在用户又跟我们讲,最好是再给我们上HUD,那用户需要我们就解决。就像电子后视镜一样,雨水天确实很好用,晚上也好用,用户说还是要一个,我们就上了。这是出于对用户的理解,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上车。前一代里面,华为有一些技术它自己也没有开发成熟,所以没有上,这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,跟其他没有什么关系。用户有需求、我们有,就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变更产品,这是非常开放的。
曾智聪:这个HI Plus模式,比较具像的升级表现在哪里?
陈卓:相当于合作范围更大,从最开始用户需求的捕捉、洞察,到产品的定义、开发,再到后端怎么跟消费者沟通,如何做营销推广,都整合在一个团队,在这个产品上。
曾智聪:前端也借助它的一些互联网的基建能力?
陈卓:对,我觉得借助的是两个点。一是它有比较成形的IPMS、IPD,现在我们改革,某种程度也是在学华为、学理想、学小米比较领先的地方,学习他们成功的地方。第二是它有用户基础,有华为自己的用户。阿维塔的用户中,50%多都是华为用户,所以通过华为其他领域的用户识别和洞察,能帮助我们在这方面看得更深一些,这两方面的价值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。中间的产品实现,双方通过第一代产品已经跑通了、已经磨合了,在营销推广上其实是思想碰撞。营销这种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,能够用真正用户听得懂、好传播的沟通方式,把产品、把品牌带出去就是好。
黄少华:我们的用户从3千多到现在的过万,用户画像是否有发生变化?还有在产品层面,五大buff,用户认为哪个更重要的?这方面是否有一些数据?
陈卓:第一个问题,确实从3千到1万,用户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。特别是07上市之后,我们发现07的人群覆盖、年龄阶段变了很多,50岁左右的人有将近20%,这个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。因为07更像一个比较传统的SUV,尽管它的设计神韵依然在,但是接受的范围已经打开到50岁。12的用户是很年轻的,30多岁、20多岁是两个峰值,07就打得很开,年轻的特别年轻,很多是20岁左右,我在杭州的店做第一批车的交付,一看全是90后、00后,还有刚结婚的,我赶紧说用自己的积分换一份结婚礼物送给你,这个很有意义。但是董事长去交付的时候,有50多岁的用户,还有一位将近70多岁了,是以前重庆一家很大企业的退休的董事长。大家都说阿维塔比较年轻,但其实各个年龄圈层都有,接受度打开了,这是第一个变化。
第二个就是他们的价值观,原来是相对比较锋锐的,但是07上来之后,发现有比较内敛的人依然选择这个。我们做了几次用户的深度交流,问他是什么原因,结论是虽然整个外形、设计的表达都比较锐利,但他关注的是内核了。这种用户是非常理性的决策者,会把感性要素放得比较靠后。他看重的第一个是昆仑增程很领先,第二个是华为智驾天花板确实很强,第三个是底盘,就是人狠话不多,往往选高配,直接把各种配置都选全,完全是理性价值标签的,外形和我的风格偏离一点没什么,理性价值放在更高位。07上市后,品牌人群更加丰富,但是同时整体形象依然保持足够的锐度,大家都能看到,阿维塔产品也好、用户也好,跟其他的品牌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,还是非常好的,我觉得这次作为品牌的一个尝试,还是很成功的。而且刚才你讲的五大Buff,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或认知,昆仑增程、还有神行电池这些,不同的人关注点不一样,通过这五个buff组合,覆盖面足够大,才能够真的把人群打得更开。
唐燕:我想问一下营销方面,第一个问题,现在大家都推出一口价,刚才您也说到阿维塔不卷价格,想问一下是不是现在集团给你们的销售压力没有那么强?第二个问题,阿维塔进入万辆俱乐部了,你们自己复盘认为自己做对了什么?
陈卓:首先,不是压力没那么大,虽然经历了品牌建设的路线,但是目标牵引一直是狼性拼搏的市场,是基因的底色。董事长也好,董事会也好,给我们的目标其实很高,明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22万多。去年阿维塔给的目标是10万,是没有实现的,但是如果第一年能实现10万,我觉得基本上叫创造奇迹,雷总有这个能力实现了,但对我们来说,从渠道、品牌、产品、人群、用户基盘等各方面都是初创,说实话一时半会没有办法那么快做到。但是我们依然追求非常快的速度,其实交付到现在才22个月,今年虽然10万的年度目标可能摸不到,我估计7万多应该是大有希望的,但是10万的能力已经具备了。所以当你能力具备的时候,下一个挑战的目标,就是更高的目标。其实那个目标对阿维塔有重要的意义,我自己的理解,就是我们自己盈亏平衡的量,做到那个量,意味着阿维塔基本解决生存和规模保障问题。虽然很挑战,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努力争取把它啃下来,单月上两万,就意味着我们盈亏平衡的线已经迈过了。但如果把成本控制、销售结构、上端产品做得更好,也可能实现得更快一些。这个目标是很有挑战的,但是我们也很乐意去冲刺,也很兴奋。
唐燕:未来有几款全新的车?是什么样的?
陈卓:未来三年,我们将推出包括全新轿车、大五座/大六座SUV、MPV在内的17款产品。
赵文华:上次我跟小鹏交流的时候,了解到他们的后台数据显示,在南方市场调用激光雷达的频次非常非常低。阿维塔是饱和的三激光,肯定会带来成本的上升,有没有考虑过出非激光雷达版本,让成本上更可控?因为像我们重庆,激光雷达的调用频次肯定是比较多的,但是南方市场基本上是不用的?
陈卓:我们和华为一起有技术准备和储备,最后还是要根据市场的用户需求。我也跟余总他们交流过,用户消费到一定价位之后,都把安全看得很重,愿意多花一点,买一个安全、买一个放心,而且现在激光雷达成本价格也下来很多。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没有那么激进,总体来说智驾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。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,还是希望把更多的安全给到用户。当然如果用户确实有需求,也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。
曾智聪:小车有没有可能上纯视觉的方案?
陈卓:有可能,我们都有准备,就是看是否需要。
雍军:有一个数据,07有一个版本是不带激光雷达,但是订单只占1%。
龚梦泽:陈总,您提到盈利的预期问题,我了解到我们可能马上要拿一个新的title,就是第一个国有车企实现盈利转正。从几千辆到一万辆以后,其实从品牌传播、消费者认知这块,虽然也有媒体的推送,但确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然流量。以前车的定价法则就是车壳加动力,现在又加智能,但我们是华为的智能,很多东西是比较趋同的,进入一万辆俱乐部以后再往上走,下一步豪华的故事该如何讲?
陈卓:首先,国企第一个实现盈利的,我估计是深蓝,也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。阿维塔还有一个过程,我们要拼搏更高的规模,要做更好的成本管理,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路径,看到了希望。
第二,阿维塔现在虽然迈向一万台,但还是一个初创平台,自然流量有那么一点点,但是还不够,毕竟是品牌建设是长期的过程,1、2年根本不够。我认为至少要实现连续二代产品的成功,这个品牌才算基本生存,或者说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。小米强,是因为小米的品牌积累了十几年。阿维塔现在知名度都还没有打开,所以也拜托各位继续支持和帮助我们。
最后,怎么来定价和定义,我觉得现在是在一个竞争洗牌阶段,大家卷得很厉害,而且参与的运动员也很多,所以很难做出很多的差异和区隔,用户的选择有时候也会反复比较。但这是一个过程,因为正常的市场容不下这么多品牌,当然我估计也就2、3年时间,洗牌结束之后,主要的玩家会浮出水面,它会有自己的风格定位,来给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差异。大家本质上、逻辑上都会适度做定位区隔,都会主动根据市场调整,阿维塔只是比较坚持这个事情,一开始就希望把自己的定位找准,然后持续建立自己的用户池和用户人群,所以我们是走这条路。这样来说,最后不是车的尺寸和壳子,或者什么配置来决定这个车的价值,那就不是品牌的意义,更不要说豪华品牌。豪华消费其实就是非必要的消费,这种情况下,更多的是在于品牌的价值。说品牌价值,不是“标”和身份的彰显,我觉得这个在特定历史时间段里面带得稍微有点偏了。其实未来,品牌更多是说你对它价值理念的认同。所以阿维塔一直坚持两点:一是做前瞻设计,做未来感的设计,去引领车的变化;第二是做温暖科技,关怀人。我们希望未来有认同我们这种品牌价值的用户,会因为品牌认同而选择你。其实到最后,不管是智驾也好、什么也好,大家都会差不多。发展到一定阶段,都会像ADS一样,从领先科技到最后的标配。但是每个不同的车,它的性格、它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不同的,所以最后车还是会回归到品牌经营的逻辑里面。当然可能车会变,但是品牌的逻辑不会变,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去做品牌。